创新团队
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青年创新小组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创新团队 >> 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青年创新小组
更新时间:2023-03-16

本团队围绕食用林产品的安全品质和营养品质,对食用林产品的定量识别、差异比较、产地溯源和动态变化方面开展工作。

一、负责人简介

刘毅华,女,农药学专业,博士,研究员。发表SCI论文22篇,其中第一作者11篇、通讯作者11篇。近五年中科院JCR一区1篇、二区6篇。制定了国标1个、林业标准2个、农业标准1个、团体标准2个。完成授权发明专利5个。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行业公益专项等省部级项目8个。兼任浙江大学研究生导师和农业部农药技术性贸易措施官方评议组长、终评专家。2016年入选中国林科院杰出青年,2018年荣获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乡村振兴专项人才。曾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二、团队研究方向

从定量识别、差异比较、产地溯源、动态变化等方面,通过安全品质成因及其外源因子影响机制、品质差异及其产地溯源、品质差异的精准量化比较、国际验证的食用林产品品质检测技术体系等保障我国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

三、取得主要成绩

1.安全品质成因及其外源因子影响机制

揭示了食用林产品及其产地土壤安全品质现状,明确了超标污染物结构;2016年国际食品科学与技术联合会Food Control上发表文章引用评述:“研究提供了中国林果中农药残留数据,高检出和超标种类与其它农产品有差异”;阐明安全品质在“经济林-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残留形成过程;明确产地土壤污染本底对产品安全品质影响最高达94.2%,结合安全品质现状研究报告,为国家林草局近年布局监控体系提供重要决策支持;制定发布《LY/T 2800-2017经济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技术规程》,应用于全国和多省食用林产品安全政府监管。

2.品质差异及其产地溯源

提出基于“品质差异特征成分”的食用林产品溯源与品质评价学术观点,构建差异特征成分一溯源模型一精准量化模型的品质评价体系,奠定食用林产品品质精准量化研究基础。

提出基于品质差异特征成分建立产地溯源模型、综合品质评价体系的新思路;突破目前采用单类或几类成分的主成分思路的不足;新模型判别正确率99.3%,为林业品牌保护、森标产品建设战略需求提供技术支撑。

3.通过国际验证的食用林产品品质检测技术体系

优化建立以质谱为核心、通过EU联合研究中心、FAPAS(食品分析领域全球第一的国际评价体系)验证的食用林产品品质检测技术体系;2015年至今成为全国食用林产品质量监测牵头单位,引领并支撑林草系统食用林产品监测;受科技司委托,2015-2019组织4次全国林业局级经济林中心实验室技术能力比对试验、行业技术培训。

四、成员组成

团队现有成员3人,其中研究员1名:刘毅华;高级实验师2名:倪张林,沈丹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