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所情总览 >> 新闻中心 >> 媒体扫描 >> 正文

科技引领 支撑林业改革发展

[发表时间]:2016-03-21 [拟稿人]: [审核人]: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

2015年1月7日《中国绿色时报》第9版

全国林业科技专题(特刊)

作者: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

历史一再证明,中国林业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与林业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分不开的。没有林业科技的创新发展,林业转型升级会缺少腾飞的翅膀。

令人惊喜的是,“十二五”期间,我国林业科技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质量效益,全面推进科学发展,突出创新、强化应用、升级产业、服务林改,在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科学技术普及、标准化和条件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5年来,取得重要科技成果4000多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2项,推广应用科技成果2200多项,发布国家、行业标准661项,林业专利达3659件,授权林业植物新品种593件,科技成果转化率达55%,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43%提高到48%,林业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统筹布局

科技发展集聚力量

5年来,林业科技领域发生了一件件大事要事,直接影响了中国林业科技发展的进程。

全国林业科学技术大会召开。2012年9月,全国林业科学技术大会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加快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讲话,强调在新的历史阶段推进林业发展,必须更加重视发挥科技的强大支撑作用。要立足林业科技的公益性、基础性、社会性特点,以突破核心技术、强化推广应用、优化创新环境为重点,加快建立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开创现代林业建设新局面。这次会议成为动员行业力量推动林业科技创新、支撑现代林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

顶层设计不断强化。5年来,相继印发了《林业科学和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现代林业发展意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意见》和《进一步加强林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成为“十二五”期间指导全行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促进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文件。各地结合实际纷纷召开省级林业科技大会,出台了18个专项规划和19个推动林业科技创新的文件。

林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围绕林业生态链和产业链布局科技链,实施了“林业生态科技工程”等一批科技支撑、行业专项、948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首次启动“林果花草分子育种与品种创制”等863项目,组织实施各类科研计划项目880项,争取中央财政科研项目经费19.6亿元,比“十一五”增加46%。

科技创新

推动现代林业发展

科技创新带动了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促进林业不断升级发展。

支撑了林业生态功能提升。一系列林业生态建设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涉及退化天然林生态恢复、黄土高原困难立地造林、干旱区荒漠生物固沙、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调控与恢复、防台风沿海防护林体系构建、栗山天牛等森林重大病虫害防控、森林资源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等若干个方面,为森林、荒漠、湿地三大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推动了林业产业提质增效。一些重点新产品创制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涉及资源高效型杨树良种选育,杉木、落叶松和耐寒桉树大中径材干形调控,人造板连续平压压机制造,农林剩余物热解气化多联产,竹木复合工程材料、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木塑复合材料和环保木工胶粘剂等从种植、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到产品服务多个方面,有力地推进了林业产业全产业链的提质增效。

技术应用

兴林富民成效显著

建立“成果库”,示范推广全面发力。建立国家林业科技推广成果库,汇集全社会涉林先进科技成果4500多项。5年来,围绕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优良速生用材树种高效栽培、森林抚育经营、木本粮油优良品种及丰产经营、林业特色资源高效培育及加工利用等方面,建立各类示范林(基地)3000多万亩,推广林木优良品种500多个,培训指导林业基层骨干技术人员和林农60多万人次,有力地支撑林业全行业的发展。

聚焦山林,科技富民成效凸显。在全国29个省(区、市)的广大山区和林区,重点推广核桃、油茶、栗、枣、榛子、香榧、柿等优良经济林树种丰产栽培技术,实施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586个,建立科技示范林(基地)1854 处,为项目区农民增收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机制,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选派林业科技特派员1.3万名,积极开展科技进村入户、乡土专家行动、网上咨询等服务活动,建立示范村2321个、示范户78481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12个,全面提升科技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

标准规范

提高林业质量和效益

推进林业标准化、加强质量监管是助力林业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措施。

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十二五”期间,制定修订林业国家标准130项、行业标准1024项;发布林业国家标准99项、行业标准562项。累计发布林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4800多项,基本涵盖了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各个领域。

示范带动成效显著。共建设国家级林业标准化示范区161个、示范企业100个,形成了国家级和省级上下联动、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的标准化示范区。

监督管理逐步加强。建设局级林业质检机构28个,启动了“林木制品质量提升行动”。2011年以来,累计在19个省(区、市)对木地板、红木制品等7类2285批次木质林产品进行了质量监测,在17个省(区、市)对板栗、核桃、茶油等6类6395批次的食用林产品进行了监测,明显促进了林产品质量提升。

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先后承办了4次ISO相关技术委员会年会,承担了6项国际林业标准的制定,实现了我国负责制定林业国际标准零的突破。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ISO竹藤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中国,这是我国承建的林业行业第一个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

战略研究

提升决策支撑能力

“十二五”期间,我国重大理论和战略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涉及森林资源核算理论和绿色经济评价体系、生态文明与体制改革、国家生态安全、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一带一路”林业合作等,有力支撑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顶层战略设计。经核算,全国林地林木价值21.29万亿元,森林生态服务价值12.68万亿元。

国际森林问题、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境外可持续林产品贸易与投资等重点领域实现了新跨越,为林业对外合作、履约和国际贸易谈判提供了技术支撑。

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监测等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服务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

完善平台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5年来,林业科技平台建设不断完善,促进了我国林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建成了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填补了林业行业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领域的空白。新建局级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7个,“木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被科技部评估为A类,“生物基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2个联盟列为科技部试点,5个进入试点培育联盟。“国家林业科学数据平台”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林业科学数据支撑和技术服务。新建86个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总数达166个,基本形成了覆盖主要生态区域的科学观测研究网络。

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3人、“长江学者”2人,培育了一批国家、行业和地方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国际合作交流日益广泛。科技信息网络基本建成,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不断深化。

“十二五”期间,我国林业科技取得了重大成就。与林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林业科技水平总体上处于“局部领先,同步跟进”的发展阶段,但仍然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稳定投入严重不足、科技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偏少等问题,难以满足新常态下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绿色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林业科技的新需求。迈进“十三五”,林业科技将以需求为导向,加速升级发展步伐,为中国林业现代化建设再立新功。